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價值投資知易行難

在股市呆上一段時間,相信也必定聽過價值投資法,這個連股神巴菲特都推崇並使用的投資策略。簡單來說,價值投資主張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的資產(股票)並且長期持有,以此享受長期的資產增值而非以追漲殺跌的方式賺取差價(後者比較接近技術分析派的主張)。乍聽之下,價值投資似乎很容易,彷彿人人都能透過使用它而變得投資有成。但事實是,世上能像巴菲特那樣把價值投資學以致用並能過投資致富的人卻是寥寥可數。原因就是很多人低估了價值投資的難度(這也包括了小嘍囉自己😂)。

首先,在運用價值投資前首先要對兩組詞彙下定義:何謂「合理的價格」以及「優質的資產」?首先,每一隻股票都有屬於它的「合理的價格」,這涉及對每一隻股票進行估值(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基本上就是綜合企業的收入、毛利、純利、資產淨值、負債比率等重要財務數據從而估計企業的實際價值)。光是這一點就已經有夠複雜,而且還得注意估值是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比如當企業的盈利增加或減少;又或企業的發展前景有變時)!另外,在完成估值並推算出合理的價格後,為了防止自己因估值錯誤而蒙受不必要的損失,價值投資提出了一個叫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假如推算出的合理價格是$9,而你的買入價是$6,那你就擁有$3的安全邊際(也就是你有$3的犯錯的空間)。在股市中打滾了一段時間的人應該知道,有時候就算你真的把估值和理想買入價算出來,如果股票的價格就是不掉到你設定的安全邊際範圍,你除了等可說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另外,在定義何謂「優質的資產」方面也一點不比定義「合理的價格」輕鬆。有不少散戶以為只要是藍籌股(也就是恆指成分股)就等於「優質的資產」,這實在是把問題看的太簡單了。首先決定恆指成分股的是恆指公司,在決定的過程中除了對股票的市值和業務表現等數據上的考量外,為了確保恆指的廣泛代表性(因為恆指的表現經常被視作等同港股的表現),恆指成分股中需要有各種不同的產業代表(它們一般分為四大類:金融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工商業)。這當中自然有不少優質企業,它們的股票自然也符合「優質的資產」的定義,然而有一些企業的優質程度卻值得商榷(因為它們可能只是恆指公司為了營造廣泛代表性而將其納入恆指之中)。此外,港股中還有很多企業能保持增長或保持每年賺錢,但因為種種原因(如不符合納入恆指的要求,如非以香港為第一上市地點,又或許是成交額未達到一定金額)而未被納入恆指,但它們的股票卻也可能符合優質的資產」的定義。另一方面,卻又有一些企業,它們的財務數據相當吸引,但卻可能是引誘散戶的「價值陷阱」;比方說管理層不思進取又不善待股東(如:不派息),又或者大股東是財技高手存心詐取小股東的錢等。所以說要衡量何謂「優質的資產」一點都不簡單。

從估值、計算理想買入價、預留安全邊際再到定義何謂優質的資產,只要有一環做錯了,那價值投資就算破功了,你讓一般沒有太多投資知識和數學不好的人(如小嘍囉本人😢)如何實踐價值投資呢?所以說價值投資實在是知易行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