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傳統紙媒靠付費訂閱翻身?


近日,壹傳媒(0282)宣布《蘋果動新聞》自本月中開始將收取3元手續費, 並於今年9月起正式進入訂閱收費模式。不過近年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讀者只要在手機或電腦上搜尋,便有大量免費即時資訊可供閱讀,因此不少人對付費訂閱的成效抱有疑問。

近年來隨著線上新聞的普及和免費報紙的盛行,傳統收費紙媒無論是在發行收入方面還是廣告收入方面都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由於印刷需時,加上報紙紙張和發行的成本不低,傳統紙媒在新聞發佈的速度上以及降低成本方面均無法與能夠不斷即時更新的在線媒體相比。在免費新聞氾濫的今天,傳統紙媒的生存空間日漸收縮,那麼採取被視為逆流而動的付費訂閱模式又是否能夠讓傳統紙媒起死回生呢?

簡單而言,付費訂閱模式就是讓讀者定期付費以閱讀新聞。如果要吸引讀者,並讓讀者願意付費閱讀的話,文章的質素和深度必須有別於其他免費媒體。例如紐約時報就選擇投放更多注意力在一小群的深度參與讀者,更為此設立「顧客收入團隊」負責所有讀者事宜,包括用大數據分析訂戶的閱讀喜好,再向他們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報道。事實上,紐約時報自2011年開始實行付費訂閱,於2014年訂閱收入便已超越廣告收入,到2018年訂閱收入更佔其總收入近三分之二,可見付費訂閱制對提升收入的作用。另外,華爾街日報更透過追踪網頁訪客的造訪頻率、點閱報導類型等變項,籍此分析訪客未來可能成為付費訂戶的機率以及檢視可能影響人們會否加入付費訂閱的因素,從而擴大讀者人數,及保持現有訂戶的忠誠度。紐約時報及華爾街日報對內容製作的注重為他們分別贏得430萬和171萬名訂閱用戶。

平情而論,《蘋果》大部分的文章內容欠缺深度,但由於其政治立場鮮明,加上其文章廣泛使用本地口語和方言字令其較易獲得本地讀者的共鳴,因而多年來累積了不少讀者。從《蘋果》今年3月在香港試行訂閱制,並於短短數月内累積了300萬名訂閱會員的成績來看;將來全面實施付費訂閱或有助壹傳媒改善其業務表現。加上消息傳出後,壹傳媒的股價隨即上升,可見市場對此策略的初步反應亦算正面。如果《蘋果》的付費訂閱模式能提升其收入和盈利,相信會有更多本地的傳統紙媒會加入付費訂閱的行列,長遠而言或會改變本地媒體的生態以及發展前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