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5日 星期六

買債券ETF分散風險

最近中美貿易談判沒結果,使得港股仍然維持上落市格局,但反覆向下的趨勢頗為明顯。彷彿買什麼股票,它接下來跌的機會比升的機會大(當然只要投資心態擺正,慢慢分段買入儲股還是可以繼續進行的)。小嘍囉於是在想,倘若熊市來臨,相信就算是避險股如公用股,屆時也當無可避免的受到波及。那麼投資哪種資產可以既分散風險,又能持續提供穩定現金流呢?答案相當明顯😂 -那就是債券。

債券,顧名思義就是政府機構或是私人機構所發行的一種票據,持有債券就等於成為債主。債券持有人每年(視乎債券的年期)獲得相等於債券票面息率(coupon rate)的利息,並於債券到期日收回本金。除非債券發行人違約,不然在投資債券之初就能計算出投資收益,故而債券投資有時也被稱為固定收益證券(fixed income security)。

不過購買債券的門檻要比股票高得多,一般入場費少說也要10-20萬美元(約78-156萬港元),不是一般散戶能負擔得起。對負擔得起的人來說(基本上就是有錢人😄),在購買債券時若不使用槓桿,則回報算不上吸引。而且若要分散風險,需要買入最少3-5隻債券,成本不低,但回報卻有限,故而買債券在現實操作上並不容易。

不過坊間有不少債券基金和債券ETF供一般投資者選擇,這些基金和ETF通常包含一籃子的債券,可有效分散風險之餘,入場費一般不高(債券基金的話入場費低至幾萬,債券ETF的話更加低至幾千!),而且通常會每半年/每季/每月派息。債券的價格容易受到利率的影響,如果央行宣布加息,則原有債券的價格通常會下跌(因為新發行債券的息率一般會提升)。不過債券基金和債券ETF一般不會持有債券至到期日,而是會按照各自的章程規定而買入新債券賣出舊債券;這會提升債券基金或債券ETF的收益,從而抵銷加息所造成債價下跌的影響。另外,持有一籃子債券也意味著兩者受違約風險所帶領的影響比直接持有債券為低。因此,對資本有限的投資者來說,債券基金或債券ETF不失為一種值得考慮的投資工具。

若要在兩者中選擇,小嘍囉會選後者,除了入場費更低外,債券ETF可以隨時(當然要在股市交易時段內)在港交所進行買賣(買賣方法一如股票),因此彈性比較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